银行类网站真假难辨,实施“可信网站”验证已成银行业共识。记者近日从中网获悉,为避免发生仿冒银行盗取用户资金事件,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数十家银行,已陆续完成“可信网站”验证。
易观国际数据显示,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为553.75万亿元,截至2010年底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。网上银行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,使得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,将目光锁定在银行业身上,通过伪造银行网页盗取用户信息,进而非法盗取用户资金。
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,自2008年联盟成立以来,以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类网站一直是钓鱼网站的重灾区。自2011年1月起,银行类钓鱼网站进入快速攀升阶段,仅7月,联盟就认定并处理银行类钓鱼网站354个,同比增长达230%。据悉,这已经是银行类钓鱼网站连续七个月呈现大幅增长趋势。
报告分析指出,网银的发展有助于银行分流柜台压力、降低经营成本等,然而频频发生仿冒银行网站的网络钓鱼安全事件,严重影响了广大网民使用网银的信心,进而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品牌信誉度,阻碍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。
记者从“可信网站”验证管理机构中网处获悉,为帮助网民分辨钓鱼网站,避免财产损失,截至2011年7月,包括中国建设银行、中国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,以及温州银行、宁波银行等数十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已经陆续完成“可信网站”验证。
调查表明,钓鱼网站数量与“可信网站”验证数量呈现 “负相关效应”。以“证券行业”为例,完成“可信网站”验证的正规券商越多,证券类钓鱼网站减少的越多。中网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是促使银行业纷纷实施“可信网站”验证的关键所在。
网站安全专家建议,面对日益猖獗的银行类钓鱼网站,除了银行采取验证的方式帮助网民之外,广大用户也应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,优先选择已实施“可信网站”验证的银行网站进行在线支付,以免陷入不法分子设置的网络钓鱼骗局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相关专家也呼吁广大正规银行尽早实施“可信网站”验证,健全假冒钓鱼网站事前防范机制。
商报实习记者 魏蔚/文
链接:http://www.bjbusiness.com.cn/site1/bjsb/html/2011-08/24/content_149289.htm